打破大家的误区,饭后刷牙不仅会达不到清洁的效果,反而会损伤牙釉质!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了解牙齿损坏的机制和过程。
牙齿损坏非常常见和非常直观的表现就是 “龋齿”
那么,龋齿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是四联因素学说,即龋病是在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口腔中有多种细菌,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没有细菌的存在就不会发生龋病。
口腔环境主要指的是食物,食物作为致龋细菌的一个底物,可以为细菌提供营养,加重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宿主指自身对龋病的易感因素,每个人因为自身各方面因素而对龋病有不同的易感染程度。
龋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龋病的发生中四个因素缺一不可。
简单的来说,我们的牙齿上平时有一层薄薄的蛋白质生物膜,这层膜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修复和保护牙釉质表面,为牙釉质筛选进出的物质。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细菌粘附在上面,会形成牙菌斑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软化、腐蚀牙釉质,进而产生缺口。牙齿一旦缺少牙釉质这把“保护伞”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说,控制刷牙的时间很重要,吃饭过程中的咀嚼、摩擦以及酸性食物的侵蚀会消耗牙齿表面的生物膜,吃完饭后,等保护膜恢复了再刷牙对牙齿更好,这个时间一般是【半小时】。
“有饭后或是刚吃完酸性食物和饮料就立即刷牙的人,较好等半小时后再刷,这时牙齿的保护层已恢复,刷牙就不会损伤牙齿了但提倡饭后应立即漱口,这对牙齿保护很重要,可以减轻口腔内的酸性环境。”
现在明白了吧,饭后别马上刷牙,不然破坏牙釉质反而伤牙~
顺便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十个冷门的口腔知识,你必须要了解一下:
1.刷牙时间不能少于2分钟。每天至少两次,每三个月换一次牙刷。
2. 口腔癌是非常致命的癌症之一。人们常常会忽略口腔肿块或起泡,这有可能会导致口腔癌等严重问题。因此,无论那些迹象有多么微小,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就医。
3. 看病前,擦掉口红或唇膏。不然会蹭到医生的手套上,甚至弄脏牙齿、牙床,影响医生辨色诊断。
4. 运动也会引起牙齿问题。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脱水,削弱唾液预防口腔疾病的功能。这样,蛀牙、细菌堆积的风险会增大。而且许多运动饮料含有意想不到的糖类和酸类物质可能会破坏你的牙釉质。
5. 口腔预示全身健康。口腔影响着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如果牙龈有问题,那么心脏病患病率比普通人高4倍。如果第一颗臼齿相对较矮,而且时有疼痛,就表示消化有问题。
6. 看牙前停用止疼药。有些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它会让你在拔牙时大量出血。
7.牙龈出血很严重。牙龈出血是炎症表现,很可能你已经出现了感染。
8. 牙膏中含有的磨料并不都是有害的。很多人认为牙膏中的磨料会损害牙齿。其实,恰恰相反,牙膏中含有的无水硅酸、木瓜蛋白酶等软质磨料,可以抛光并美白牙齿。
9. 吃糖不一定会蛀牙。吃甜食只要及时清洁就没有太大问题。而且,均衡饮食才是健康笑容的关键。比如,常常不吃饭,会导致口腔酸性过大,造成蛀牙与牙龈问题。
10. 舌头也有健康密码。 舌尖鲜红,表明可能有甲状腺或心脏问题;舌头呈黄绿色,则是肝脏或胆囊问题;略带灰棕色,通常会有消化疾病。